-
092023-10【学科建设】徐卫林到学院调研指导工作10月8日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校长徐卫林赴环境工程学院检查本科ob欧宝体育app下载审核评估和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调研指导学院人才培养、ob欧宝体育app下载、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并与学院签订了年度目标责任书,学院班子成员及全体教职工参加了调研会,发规处负责人陪同调研。 徐卫林首先检查了学院教学与科研实验室的建设和安全管理工作,详细询问了学院新购实验设备的使用、管理、共享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强调要让更多的教师、学.…
-
072023-05【招生宣传】2023 我们在环境学院等你
-
022023-03【一站式社区】校领导为学院“一站式“学生服务…3月1日,学校在10栋学生公寓二楼举行“绿芽创新实践”学生服务驿站揭牌暨启用仪式,学校党委书记田辉玉,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罗锦银,党委常委、组织部长金艳,学校办公室、学工部、研工部负责人、环境学院党政负责人,师生代表参加。田辉玉和罗锦银共同为“绿芽创新实践”学生服务驿站揭牌,校领导一行参观走访了“一站式”学生服务驿站党建服务区、创新实践基地、阳光学习走廊、社团文化营地等功能区域,并对正在进行挑战杯..…
-
222023-11【学术交流】学院举办学校第513期阳光论坛11月22日下午,环境工程学院在6号楼310会议室举办第513期阳光论坛。本次论坛邀请了华中科技大学付杰教授作了题为“金属纳米颗粒与生物絮体的相互作用”的报告。论坛由环境工程学院院长潘飞教授主持,学院教师和研究生参与了此次论坛。付杰教授从环境中的纳米污染物入手,详细总结了研究纳米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和效应的重要科学价值,提出纳米污染物与生物絮体相互作用这一科学问题。为解析金属纳米颗粒与生物絮体相互作用机制,.…
-
152023-11【学生培养】学院举办2023年第11期研究生论坛11月9日下午,环境工程学院在YG06-212举办2023年第11期研究生论坛,来自2022级的余晓嫚、王凡叶2位同学分享了各自近期的研究工作。论坛由李强副教授主持,学院教师和研究生参与了此次论坛。余晓嫚同学结合课题组前期研究,概述了修饰表面配位球调节光催化CO2还原动力学;通过太阳能驱动的二氧化碳减排为增值产品,缓解温室效应和解决相关绿色能源危机的可持续战略。王凡叶同学通过痕量离子促进过氧单硫酸盐降解有机污染物,阐.…
-
132023-11【工会工作】学院羽毛球队闪耀第十八届羽毛球比赛2023年11月11日,全校第十八届羽毛球比赛在大学生活动中心羽毛球馆落下帷幕。本次比赛共有来自各院的优秀羽毛球选手和代表队参与,各队实力均不容小觑。在众多强手中,环境工程学院的教师代表队脱颖而出,展示了他们的精湛技艺和非凡风采。本届比赛中,学院队员们以饱满的热情和高昂的斗志,积极投入每一场比赛。他们灵活运用各种战术,展现出卓越的球技。无论是前场的快速突击,还是后场的强力扣杀,都展现出了他们精湛的羽..…
-
122023-11【学术交流】我院教师受邀参加2023新时代高校环…11月11至12日,2023年新时代高校环境教学改革与创新研讨会在江苏南京举办。本次会议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南京大学承办,围绕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人才培养与课程教学改革等问题展开研讨。我院潘飞教授、李强副教授受邀参加了该会议,认真聆听了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建筑大学等多所高校专家的主旨报告..…
-
062023-11【绿色宣言】绿协开展“护翼追绿,共享和谐”环…2023年7月,学院志愿者协会荣获第六届湖北高校“与绿同行”微公益环保创意大赛常规二等奖!团队围绕“ 齐心同力护百鸟常鸣,百鸟常鸣引八方具至”主题,开展走访调查、趣味环保游戏、八分山猛禽调研等一系列特色活动。志愿者们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为指引,积极践行绿色出行理念,为八分山美景的保护不断输入青春力量。问卷调研,将环保理念带进社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八分山景色美不胜..…
-
062023-11【阳光论坛】学院举办第490期阳光论坛为促进学院内部学术交流,凸显科研创新,帮助青年教师与学院方向的融合,2023年11月3日,环境工程学院举办了2023年第490期阳光论坛,主讲人为杨璐博士,本院2023级研究生参与。报告从研究背景出发,说明建筑部门对实现“双碳”和“美丽中国”目标的作用不容忽视。并对建筑领域能耗和CO2排放研究的边界进行了界定。然后结合前期的研究成果,分别从建筑运行能耗量、CO2和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的现状,建筑运行能耗量、CO2和大气污.…
-
052023-11【学术聚焦】潘飞教授课题组在化学-生物耦合破…印染、电镀、制革等各种工业废水含有大量重金属,若不及时处理会对环境造成极大危害。常见的处理工艺如沉淀、吸附、离子交换等虽可有效去除游离重金属,但在实际废水中,游离重金属会与有机配体形成稳定的重金属络合物,抑制了传统工艺的去除效率。因此,开发高效、廉价的破络工艺来消除重金属络合物对环境的影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近期,课题组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以柠檬酸铜作为典型污染物,对单独的氧化体系、生物体系和耦..…